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三院士为六千研究生新生讲“科学道德”

作者:陈磊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15-12-31 11:53:20

三院士为六千研究生新生讲“科学道德”

作者:景贤 荐 文章来源:作者:陈磊 来源:科技日报

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

 

 

 

 袁隆平院士。范继文 摄

 

 

 

一个91岁,一个81岁,一个72岁,1013日,中国科技界的3位泰斗——“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著名数学家杨乐,不辞辛劳,在人民大会堂为首都高校新入学的近6000名研究生上了一堂课,主题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近些年来,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和习惯势力开始侵蚀科技健康的肌体,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等行为屡屡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本次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宣讲教育报告会活动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要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让科研领域成为阳光下最纯洁、最神圣的一方净土。

 

 

 

“科学家,做人最重要”

 

 

 

六七十年前的科学家是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呢?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师昌绪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工作充满艰辛,但“三个单位的通力合作是关键,除了我们所里100多个人员以外,还有设计所和生产厂。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并走出实验室到试车、试飞,以及在工厂形成批量生产,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文革”期间,空心叶片的生产转移到贵州。师昌绪带领小分队在贵州一干就是半年多,与厂内技术人员及工人打成一片,从原材料的准备、冶炼和浇铸过程,一直到标准制定都是一起解决。

 

 

 

上世纪60年代,师昌绪提出“接近使用条件下的材料性能”。由于早期我国镍铬资源十分匮乏,又受到国际的封锁,他领导的团队,开发了几种节镍铬的高合金钢和高温合金,从实验室走到工业推广,都用了10年左右。“这说明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体现了团结合作和坚持负责到底的精神。”

 

 

 

通过多年的实践,师昌绪悟出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准则:做人要海纳百川,诚信为本,忍让为先;做事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贵在发现与创新。

 

 

 

“其中,以做人为最重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在师昌绪看来,这里所指的人格,对科学技术工作者来说,就包括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做人就是要讲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妒忌他人。”

 

 

 

“在别人的框架中打转转,不是创新,是描红”

 

 

 

“我们要从原始思想和最根本的出发点上来考虑问题,有所创新,不能只是对别人的工作有一点表面的理解,而在别人的框架和结构中间打转转,个别的地方来做一些改进。严格地来说,这种工作不是科研工作,不是创新,而是描红,是模仿。”杨乐认为,攻读研究生是人们培育成才征途上的关键阶段。研究生一方面要继续打好比较广博和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导师的带领之下,从选择课题、阅读文献、攻克难关、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受到一次完整的研究工作训练,做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中国当前正提倡创新型国家,却很少有真正的创新,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能领先于世界,只能跟着别人的后面爬行。”师昌绪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有影响的创新,来源于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师昌绪在金属所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实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到工业生产和应用,但是他也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否则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上世纪60年代初,师昌绪就提出以“高温合金的凝固过程的研究”为主要学科方向。

 

 

 

师昌绪直言,在现在这种“浮躁,急于求成”的社会环境里,很少有人心甘情愿、潜心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因而我们很难有原创性的突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青年人的努力,也要靠科技体制和教育制度的改革。”

 

 

 

袁隆平的八字成功秘诀

 

 

 

袁隆平谈到自己与杂交稻结缘的故事,则颇有戏剧性。60年代初的一天,袁隆平到田里选种,他突然看见一株特别优良的“鹤立鸡群”的水稻,穗数特别大。后来袁隆平把它收入种子,第二年栽种,并加以细致管理,每天观察。可是到出穗的时候大失所望。“种了1000多株,没有一株像它的‘老子’那样好。”袁隆平坐在田埂上,望稻兴叹。后来突然来了灵感:“我发现‘鹤立鸡群’的优良稻种是一个天然的杂交稻。就这样萌发要研究杂交稻的决心。”

 

 

 

但是在那个年代,传统的观点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因此,袁隆平的研究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和讽刺。为了证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1972年夏袁隆平等人在湖南省农科院做了试验,杂交稻长势很旺。最后验收的时候,结果不尽人意,产量还比对照种略有减产,而稻草增加了将近7成,有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要吃草的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后来研讨要不要支持杂交稻,袁隆平成了少数派。他站起来发言说:“从表面上看,这个试验是失败了,但是从本质上讲我的试验是成功的,因为证明水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至于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我们可以改进技术,选择优良品种,使其发挥在稻谷上,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经常有人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答案是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用自己的故事说明,如果没有捕捉到“鹤立鸡群”的稻株就是“天然杂交稻”的灵感,眼前高高矮矮的稻子就被认为是废品;如果没有在田间地头脚踏实地的苦干,书本和电脑里也种不出杂交稻;如果没有构想“把杂交育种材料亲缘关系尽量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设计技术路线,就不会慧眼识珠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抓住机遇的垂青。

 

 

 

欲修学先立身

 

 

 

20世纪50年代,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大家非常看中考试成绩,但是,从来没有人作弊。”杨乐回忆说,当时读书有些大课一两百人参加考试,老教授发完考卷后就离开教室,将近3小时的考试处于无人监考的状态。

 

 

 

大学6年,杨乐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试作弊的现象。那时候,大家平时学习非常努力,每天一大早,饭厅一开门,就是一碗粥,一分钱咸菜,一个馒头或者窝窝头,边吃边走,到了阅览室才能找到一张空位置。

 

 

 

“而现在,考试作弊时有所闻,而且作弊手段形形色色,论文抄袭现在也不罕见,在举报和揭发以后,大家并没有感到奇耻大辱或者义愤填膺,反而有些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有些方面常常也没有严肃追究、认真处理,有时还大事化小,淡化处理。”杨乐不无忧虑。

 

 

 

“欲修学,先立身。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坚持以德立学、以德立人,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真正做到做人做事相统一、立德立学相统一、人品学识相统一,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韩启德这样殷切寄语在场学生。

 

 

 

 

-文章录入:王丹    责任编辑:王丹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