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一、基本概况  

1.本学科已有工作基础和水平
(1)学科方向
在药理学首席科学家周宏灏院士带头的、包括李元建教授、邓汉武教授、谢文教授、肖洲生教授、刘昭前教授和熊燕教授等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十五"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药理学学科总体水平目前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和心血管药理学方向某些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药物代谢和效应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及其遗传机制的系统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表型相关关系的规律的发现和应用;环境和遗传因素在调控药物代谢酶活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药物基因多态性作为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及临床意义:基因导向性个体化用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及相关诊断技术(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开发;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血管药物作用机制方面,首次提出和证明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物质,发现它参与缺血、热应激和药理性预适应心肌保护的调节,介导经典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临床应用已达120余年)的心血管效应,对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提出新的理论依据;筛选出由CGRF,所介导的、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新药一吴茱萸次碱,目前正按国家I类新药标准进行开发;率先报道了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血浆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升高,提出内源性ADMA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促进物,以ADMA/ADMA为靶点寻找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发现中草药川东獐芽菜的有效成分口山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学科队伍
十五期间,学科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本学科首席科学家周宏灏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2005年),谢文教授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许多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现有研究人员35人,包括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人,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创新群体1个,国外著名大学客座教授22人.加大了博士生的培养力度,使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5%。已建立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稳定的学术梯队,学术队伍结构日趋完美。

(3)科学研究
在211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本学科科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在研的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科研经费达8520万元;获授权专利17项.一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实验室成员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在内的医学科学刊物上发表了SCI论文4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教学用书)16部;药理学荣获国家精品课程。2015年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科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研究成果丰硕,实验室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54篇,促使中南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继续保持在ESI世界前1%。 重点实验室2014年新增科研项目20项(其中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行业专项1项),到账经费达820万元,实验室成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研及人才奖励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

(4)人才培养
重点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教授13人(客座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比例占90%。
2014年实验室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方向,增强了本学科整体综合实力。截止到本年度,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湖南省"首批跨世纪121人才"1人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2人,中南大学"育英计划"1人,中南大学"猎英计划"2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创新群体1个。在人才培养方面,张伟教授获教育部颁发2014年度的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2014年度中国药学会颁发的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尹继业副教授获2014年度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南省生理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实验室2014年新招收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8人、博士后5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8人、出站博士后4人,培训药品临床研究高级人才686人。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湖南省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名博士和2名硕士获国家奖学金。

(5)条件建设
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药物治疗生物样本库及样本库相关管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技术平台、药物反应分子标志物临床个体化治疗技术、药物反应分子标志物优化和数据管理系统、转基因小鼠药物研究平台等科研平台。新增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液氮储存箱、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焦磷酸测序系统、基因测序仪和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系统等大中型仪器。这些用于科研和教学的重型仪器设备,使本学科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科学研究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增加科研用房500M2,重点改造了原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动物室,新建了2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2个细胞培养实验室,建立了"湖南省心血管研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和"CMB一中南大学遗传药理亚洲示范实验室",建立了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成立了全国首家"湖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指导中心";通过了国家首批I期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的评估和建设。

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进一步增强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领域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力争在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和中药遗传药理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广度和深度拓展心血管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着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抗高血压或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使药理学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使我学科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药理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心。

以建设国际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以领军人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集成创新,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保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学术地位。

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注重建设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千人计划"等国家优秀人才战略的实施,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力招揽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和造就学科领军人才和汇聚高水平创新团队。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对本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形成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团结协作、年富力强的学术团队。完善高层次队伍稳定机制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资助力度。

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争取获更多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际合作项目,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确保学科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转化医学研究和产学研结合,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继续深入和拓广药物作用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功能意义与机制的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等项目资助下,继续开展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癌症、皮肤病等复杂疾病的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这些重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药物反应、毒副反应个体差异的分子机制。同时加快中药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中药有效成分-CYP450酶活性和蛋白质表达-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网络关系,阐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和作用机制,争取尽快获得国家级奖励,为湖南省卫生健康和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尽快将"湖南省心血管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建成为部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力争使"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使之成为我国和亚洲地区遗传药理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类一流实验室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开发3~5个重大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基因诊断芯片,并获国际专利;继续进行抗心血管疾病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继续完成"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基因诊断芯片"I类诊断试剂和抗高血压I类新药一吴茱萸次碱的申报,发现2~3个有开发潜力的中药先导化合物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1.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原遗传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4个学科方向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范围,包括重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药物基因组学、中草药诱导作用机制的遗传药理学、天然药物代谢与效应的个体差异、天然药物诱导预适应及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的基因功能学和基因调控等。

    (1)遗传药理学

    继续深入和拓广药物作用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功能意义与机制的研究,开展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阐明这些重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药物反应、毒副反应个体差异的分子机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阐明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药物效应及毒性差异的规律。

    (2)心血管药理学

    紧跟心血管药理学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一步查明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如CGRP介导缺血后适应与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阐明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揭示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对内皮祖细胞和心脏干细胞的调控作用;从免疫一炎症机制角度出发研究心肌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及药物的干预作用:从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出发,寻找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新靶点,开发新型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药物。

    (3)分子药理学

    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生存与凋亡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深入研究药物对基因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从分了水平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规律,开发其新型治疗药物;从基因水平阐明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机制。

    (4)临床药理学

    从基因水平进一步阐明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影响和规律,为新药临床评价和新药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新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机制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中药药理学

利用“人源化”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和天然药物对CYP诱导的分子机制,建立中药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一CYP450酶活性和蛋白质表达一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网络关系。同时阐明中药和天然药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和作用机制;分离或合成23个先导化合物。

   2.学术团队建设

     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始终保持和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争取培养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加大博士生的培养力度,使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6070%。引进25名优秀留学生回国工作。

    3.人才培养

    重点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教授13人(客座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比例占90%

2014年实验室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方向,增强了本学科整体综合实力。截止到本年度,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湖南省“首批跨世纪121人才”1人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2人,中南大学“育英计划”1人,中南大学“猎英计划”2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自然科学研究创新群体1个。

在人才培养方面,张伟教授获教育部颁发2014年度的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2014年度中国药学会颁发的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尹继业副教授获2014年度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南省生理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实验室2014年新招收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8人、博士后5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8人、出站博士后4人,培训药品临床研究高级人才686人。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湖南省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名博士和2名硕士获国家奖学金。

 

    4.科学研究

   力争在遗传药理学和心血管药理学研究领域获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突破。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获取科研基金,争取包括国家863973、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发表SCI科研论文130150篇,其中IF>5文章1020篇,力争IF>10的文章25篇,力争获国家级成果l项,省部级成果510项,发现23个有新药开发潜力的先导化合物,申请专利24项。

    5.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本学科现有的国际影响及一些学科带头人在重要学术团体的任职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经常到国外去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以提高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每年举办1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12次国内学术会议,同时邀请更多的海外知名学者担任本学科客座教授,参与学科发展方向、重大科研课题的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在现有6个专业实验室、4个教学实验室、1个资源共享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一个临床药理国家培训中心、一个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扩大科研场地的面积,组建蛋白组学研究实验室,将2个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部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和建立“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时通过多渠道筹集自筹资金加大大型仪器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素报告基因系统、切片机等的购置,努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保证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7.对国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

    药理学是与临床医学学科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我校遗传药理学和心血管药理学等强势学科的持续发展可带动和促进我校心血管、精神、内分泌、呼吸、肿瘤等临床学科的发展,并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可望带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中医药学、药剂、药化、药物分析等学科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为省内兄弟院校如南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湘南学院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药理学教学和科研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院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分享: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