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由教育部建设成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综合开发研究功能的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溃疡病、高脂血症等9种重大疾病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的研制与开发,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的生产基地,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软件和产品。进行个体化用药理论知识的普及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产品的推广,实现百姓安全、合理用药为目的;与药厂合作共同开发与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结果匹配的新药。
建设地点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作为中心的总部与实验室,产业化基地建设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建设目标
本工程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具有综合开发研究功能的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运用肝微粒体、重组酶、原代肝细胞培养和定点突变和人体遗传药代动力学等技术联合荧光素报告基因、LC-MS-MS等检测方法,研究药物的ADME遗传表型及其在代谢层次的相互作用与遗传变异的关系,建立可用于新药开发的高通量体内外遗传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
完成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溃疡病、高脂血症等9种重大疾病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的研制与开发,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的生产基地,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软件和产品。
建成国内一流,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前和临床遗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方法及新技术的高通量研究平台,研究工作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验室符合GLP管理规范,全面开展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遗传药代动力学、遗传毒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在全国普及个体化用药理论知识,推广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产品,实现百姓安全、合理用药;与药厂合作共同开发与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结果匹配的新药。
总的来说是以我校承担的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为技术源泉,进行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研究。形成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模式,确保本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内容
高通量体内外遗传药代动力学和遗传毒代动力学研究平台建设:
运用基因重组、定点突变技术建立体外快捷、高通量的CYP450酶多态性代谢研究平台,检测药物(尤其是新药先导化合物)的ADME特征在各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并结合LC-MS-MS等检测技术对其代谢特征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进行鉴定和评估;具备完成20个以上新药的遗传药代动力学和遗传毒代动力学研究能力;
运用肝微粒体、重组酶、原代肝细胞、肝切片、高通量报告基因联合LC-MS-MS或荧光等高通量检测手段建立可用于早期预测新药先导化合物对CYP450酶抑制或诱导效应的高通量技术平台,预测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建立基于cocktail法或单点采血法的快速、微创、精确的人体遗传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平台,以尽可能少的生物样本迅速获取各种遗传特征受试人群完整的群体遗传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促进实现临床用药个体化。预计每年为2000~5000名临床病人提供检测服务。
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开发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溃疡病、高脂血症等重大疾病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实现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产业,建设符合GMP规格的生产基地,预计年生产能力100~200万片;获得9项以上个体化药物基因诊断芯片相关的专利和相应数量的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
在全国普及个体化用药理论知识,在全国推广基因导向性个体化药物治疗新模式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产品,实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逐步开辟海外市场,将产品逐步推广及全球华人;与药厂合作共同开发针对药物相关基因遗传变异特殊人群的新药。
项目总投资
本中心总投资为1300万元
学术带头人
周宏灏,男,1939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药理学家,湖南宏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基因导向性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倡导者和带头人;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理事、泛太平洋临床遗传药理学学会执委、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会遗传药理学分会-第二届泛太平洋临床遗传药理学会主席。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3年“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机制与个体化用药”中华医学一等奖;“药物氧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意义”获200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色素P450个体和种族差异及其分子机理”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基因调控”分别获1999年和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编写的《遗传药理学》专著获2002年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周宏灏教授曾获得 “药物氧化代谢酶个体和种族差异机理的研究”和“高血压和高血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两项重点项目的资助;此外还获得3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领导成立了全国首家“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指导中心”,研制了全世界首张“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其“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和“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试剂盒”均已申报国家专利。在New Engl J Med, Clin Pharmacol Ther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20多篇,其论著被SCI正面引用1700余次。他的工作使我国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刘昭前,男,1963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指导中心副主任,国家心血管药品临床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地客座教授。兼任湖南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协会理事、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委员会评审专家、湖南省新药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通报》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国内多种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首批跨世纪121人才”等称号。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作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糖尿病、肿瘤、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参编教材和专著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5篇,其中SCI论文34篇。
谢文,男,1967年4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遗传药理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人才基金资助。所获研究成果发表于《 Nature》、《 PNAS》、《Molecular Endocrinology》、《Molecular Pharmacology》、《Hepatology》等。研究成果深受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及美国药物研发公司的青睐,《 Science》杂志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认为是2000年年度科研重大突破。获得国际科研基金资助合计440.6万美元,发表SCI论文37篇,SCI引用971次。申请人还担任《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Molecular Endocrinology》,《Molecular Pharmacology》,《Drug Discovery Today》,《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周智广,男,1961年1月生,199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副组长。《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获1992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他主持完成的“糖尿病肾病的系列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拓展了DN病因发病学的研究范围,为DN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获199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他共发表论文50多篇。从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技术骨干与队伍配置
本中心在中南大学和宏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行组建。中心的人员结构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有计划地配备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次的人才。本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将由依托单位推荐以及从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录用。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和聘任制。本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定员120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30人,其余为博士硕士生、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将合理分配于市场开拓、工程化验证、技术信息及经销、人才培训等岗位,为工程研究中心的高效运行各尽其责。中心建设初期人员规模为70人,采用全员聘任制。按技术结构分:工程技术人员40人,技术工人22人,管理人员8人。中心后期,人员规模计划扩大到120人左右(包括流动和聘任人员,其中技术人员中博士生、硕士生将占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