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近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称,日本的伊藤洋华堂超市和吉之岛(永旺)超市以及法国的欧尚超市在中国超市销售转基因食品,而它们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分店,则承诺不销售转基因食品。另外,农业部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发放了安全证书,也引起了一些质疑和争议。
转基因作物最大的争议就是在安全性上。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利影响。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对转基因态度最为严苛的欧盟组织的调查,也并未发现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证据。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FDA宣称,在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之间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根本性的差别。
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应用,已经被广泛接受。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美国食品市场约有9成的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转基因抗虫棉的成功育成,到2008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570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70%,其中国产抗虫棉已占93%以上。我国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面积2.5亿多亩,直接为棉农带来收益490亿元。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09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发表的报告说,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才能满足届时可能高达91亿的全球人口的需求。而联合国在09年2月17日表示,受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及流失、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可能下降最多25%。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粮食需要,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在科学证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前提下,如果最后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且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少的环境污染,这就应该是解决粮食危机的一个可行路径。以水稻为例,50年前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就是利用了水稻的杂交优势,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而这其实也是通过选育而达到的一种基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