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2010“医学科学前沿论坛”之国际药物警戒和药物安全学术会议在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该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承办,湖南省药物辅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谢冰玉副局长、学部办公室主任李冬梅和150余名医药卫生代表参加了该会议。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和法国波尔多大学药学院院长Nicholas Moore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周宏灏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食品与药物安全中心主任Thomas Chan教授、法国波尔多大学药理系主任Nicholas Moore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儿科药学研究中心主任Ian Wong教授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辛华雯教授做了精彩的报告。
此次会议作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特色论坛“医学科学前沿”2010年学术会议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会议为中外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会后就药物警戒和药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联合人才培养、信息共赏达成了框架协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药物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其损害集中在心脏、肝脏、皮肤、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因为患者由于种族或个体差异,体内编码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或作用靶点的基因呈现多态性,由此导致药物代谢酶、转运体或作用靶点在蛋白质表达或功能水平呈现多态性。因此合理利用遗传药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生下处方之前,检测病人药物代谢相关酶、转运体、作用靶点或调节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就能帮助实现个体化用药,即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用于合适的病人。不仅为患者解除疾患,最大程度降低药物毒副反应,还可节约医疗成本。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一个常见药物美托洛尔经细胞色素CYP2D6代谢后作用于b1受体,从而产生降压效果。临床上美托洛尔的常规使用剂量为每天两次,每次25mg。有些患者CYP2D6基因为突变型CYP2D6*10,其酶的代谢活性会降低,有些患者b1受体基因突变后其活性会上调或者下降,因此如果让这类患者服用常规剂量的美托洛尔,或者由于代谢过程减弱导致药效不足,或者由于受体活性增强而导致血药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毒副反应。如果首先检查患者的基因型,判断为强代谢者或者弱代谢者,从一开始就调整药物剂量,就可量体裁衣,实现正确给药。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和遗传药理研究所自1991年成立伊始 ,在周宏灏院士的领导下,数百名教授、博士和研究生在实现个体化用药的科学道路上艰苦探索、辛勤耕耘,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将科研应用于临床直接造福患者,分别成立了国家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药物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国际遗传药理学倡导组织(PGENI)亚洲中心、教育部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个体化用药咨询指导中心等等。
Thomas Chan教授 《不可滥用药物以及正确用药》
合理用药指给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安全有效,质量合格,以及充分的药物监测,其目标应为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最大可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减轻经济负担。凡违背合理用药准则的行为均可称为不合理用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包括同种类药物多次合并使用、具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合并使用、不基于循证医学的药物治疗、滥用抗生素、无监测情况下使用药物比如自我给药等等。不合理用药可以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治疗失败、患者降低信心和资源浪费等。对医生而言,开处方是一个很复杂也很具挑战的过程。首先,医生必须正确诊断患者,接着必须明确其治疗目标,要在多种治疗方案中为患者选择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案。然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监测患者的反应,从而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决定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药物和患者。药物本身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有效性、安全性、费用等。患者因素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疾病情况和对药物毒副反应的易感性等。因此要尽可能因人而异,实现个体化用药。医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处方清单有助于医生更合理地用药。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通过制定基于循证医学的用药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常见药物处方清单、成立药物和治疗委员会、加强医学再教育等措施来促进合理用药。
Nicholas Moore教授《应用药物流行病学于上市后药物监测》
药物流行病学指应用流行病学的知识、方法和推理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效应(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利用。上市后药物监测是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主要包括发现药物的慢性及潜伏的反应及罕见的不良事件,在验证一般疗效的同时发现新的适应症。一个新药的上市虽经过一系列研究并经主管部门批准,但上市前研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病例少、疗程短,受试者均经严格筛选,因此有的方面疗效,特别是不良反应往往是批准上市后在扩大应用中才逐渐发现的。监察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药物风险,必需使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及生物统计学方法,以现代化的设施及研究方法,并使用得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因此建立了一个药物警戒和药物流行病学高级中心网络(network of centres of excellence in pharmacovigilance and pharmacoepidemiology, ENCEPP),以保证无论是公共卫生部门还是药物公司资助的上市后药物监测研究都能正确使用相应的方法以及操作透明。专家还可利用此网络就急性药物安全和警戒提出建议。ENCEPP网络不仅提供了欧洲药物流行病学数据库和各领域研究中心,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些研究中心及数据库进行药物警戒研究。该数据库目前包含了一些临床监测的实验,并且分析了这些数据,由于ENCEPP实验面向公众且透明,因此欧洲之外的国家也可参考并进行类似的药物监测临床试验。
Ian Wong教授--《临床试验在儿童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在大部分国家,一个用于成人的新药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基础和临床实验才能投放到市场使用。然而儿童药物的研发过程却不尽相同。在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50%用于儿童的药物在上市之前很可能没有经过系列的临床试验。0至18岁儿童患者占全世界总患者50%,占发达国家总患者20%,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等生理心理特殊性,比成人患者对药物更敏感,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患者,其药代动力学过程悬殊,因此很有必要在儿童患者中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从伦理学角度考虑在儿童群体进行临床试验似乎不妥,但是如果药物没有经过检测就直接应用到儿童患者,更不妥当。因此,很多国际医药卫生组织鼓励并倡导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比如欧盟临床试验管理条例(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on clinical trials)及和谐国际会议E11主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Topic E 11)等临床试验指南就下调了一些指标以保护参加临床试验的儿童。已经成立的MCRN网络(NIHR Medicines for Children Research Network),其目标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试验的质量和速度,为更好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该网络囊括了一系列儿童临床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MCRN通过其下属机构如协调中心,当地研究网络,临床研究小组,临床试验中心,新生儿网络等支持各类研究和临床试验,为英国六百万儿童服务。
辛华雯教授--《上市后中药监测及药物警戒》
2002年WHO将药物警戒定义为“有关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现、评估、理解与防范的科学与活动。”在临床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及其制剂并不绝对安全,近十几年来,中药药品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中药质量未标准化、某些中药含毒性成分、过量使用、西药中药相互作用等等。大约40%的中药制药厂没有在中药药品说明书内描述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等。近几年来中药药物警戒尤其引起中国政府关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来规范中药的临床应用,比如在官方网站和杂志定期公开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信息等,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更严格监督中药制品生产过程等等。作者建议应当利用随机对照对列试验来研究中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早期评估中药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