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第十二届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在广州圆满闭幕,钟南山、周宏灏等七位院士就前沿热点问题发表精彩论述

作者:唐洁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1/4/26 23:53:13

四月广州,和风顺意,景色宜人。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指导,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主办,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国工程院2021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暨国家卫生健康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第十一期培训班”于4月25日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落下帷幕。本次大会规模盛大、学员满座,除在广州设立主会场外,同时在广东药科大学、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重庆医科大学、株洲市中心医院和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设立了线上分会场同步直播。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医药领域研究工作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共700多人到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线上直播观看超过7500人次

主会场合影

 

广东药科大学分会场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分会场

 

重庆医科大学分会场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王红阳院士、陈志南院士、林东昕院士、王军志院士、陈薇院士、周宏灏院士等二十余位国内知名专家齐聚羊城,以“个体化医学”为主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多组学在个体化治疗领域的应用,聚焦个体化医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以及临床应用的挑战与对策。广东药科大学刘晟书记主持了开幕式并作致辞,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院士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威院长分别代表大会主办方和承办方,对支持本次大会的专家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广州市卫健委黄光烈主任、中国工程院三局易建局长及广东省卫健委段宇飞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此次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在线分享了他对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观点。他表示,新冠疫苗研发要注意个体化和精准预防,当前遇到的主要矛盾是出现病毒变异株,我国正在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钟南山同时强调,在疫苗的研发上也要非常注意个体化和精准预防。“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比如打完疫苗后保护力持续时间有多长?打两次甚至打三次能不能进一步提高保护率?第一针打了灭活疫苗,下一针打mRNA疫苗会不会更好?如何提高对病毒感染的保护力……这些都是未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通过精准防治的理念来帮助克服的重要课题。”

 

陈薇院士通过现场连线,作了题为《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进展》的报告。她表示,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突发传染病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大威胁。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她分析了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新冠病毒的特性,分享了相关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国内首个单针疫苗,陈薇表示,已正式发表的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单次接种疫苗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首次验证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陈志南院士作了题为《COVID-19发病特点及防控趋势》的报告。作为长期从事免疫和生物技术的专家,陈院士阐述了新冠肺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多个变种以及对SARS-CoV-2扩散有影响的变异,并分析了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采取的不同策略。陈院士展示了实验室最新研发的抑制新冠病毒的抗体,相比于国际上再生元公司需要8000毫克礼来公司需要7000毫克的中和抗体用量,陈院士团队研发的靶向通路的受体阻断剂仅需28-42毫克就能达到临床效果目前已在巴西等地进入二三期临床,有望得到广谱的药效。他也强调了细胞免疫在新冠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林东昕院士作了题为《食管癌基因组和转录组改变与精准防治》的报告。他从癌细胞基因组改变特征和单细胞转录组改变特征两方面,探讨食管癌基因组改变与精准防治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拷贝数变异是食管癌主要的基因组改变,食管癌基因组区域性拷贝数变异可能决定食管癌恶性表型及放化疗抵抗。他也分享了运用PDX模型寻找放射抵抗相关的转录组改变的前沿进展。

王军志院士作了题为《我国生物药的发展概况》的报告。他从生物药的分类和发展概况、疫苗为公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药质量评价研究国际化进展、新冠疫苗研发的新趋势几个层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国生物药和抗体产业概况,阐明了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分享了疫苗研发瓶颈、解决方案及应用成果,并分析了大家关注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概况。

王红阳院士在线分享了题为《基于抑癌基因pten的胆管癌治疗新策略》的报告。王院士表示,中国具有独特的癌症谱,我国肿瘤防控和诊疗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应对癌症挑战的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她分析了肿瘤诊疗的困境和瓶颈问题,如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可塑性、动态性等,从癌症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的角度,试图解决癌症预防难、发现晚、治不好的问题。针对我国胆管癌患者的分子机理与分型,标志物、药物靶标筛选和精准诊治任务艰巨。陈院士还分享了她的团队针对胆管癌的60多种药物的筛选结果,以及抑癌基因pten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王院士表示,新型检测、早诊-分型-靶向技术与临床应用转化是肿瘤精准防控的关键。

周宏灏院士作为大会主席,作了题为《我国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基础与临床40年》的报告。他系统性地回顾了近40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过程,总结了个体化医疗在单基因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国际上对3万多名病人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个体化治疗对结局的影响优于非个体化治疗。周院士表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涉及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水平的多层异常,运用“多组学”方法对生物体细胞中各种分子的作用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研究,并将多组学数据整合,构建网络模型是药物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学的新方向。他还表示,每个人的基因组变异、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共同造成了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个体化医学是医疗卫生领域永恒的主题。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学并不矛盾,循证医学的指南中应该包括个体化医学的研究成果。

“个体化医学”旨在根据病人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异性而制定个体化的精准诊断、精准预防和精准治疗方案,涵盖疾病预测、预防、个体化治疗和预后预测等健康保健的全程,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新模式。个体化医学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未来我国“重大疾病基因与分子诊断”和“个性化创新药物研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个体化医学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使之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据此拓展到个性化养生保健和包括人类生命前期的全过程,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可有效实现精准病因的发现,精准的诊断和精准的预防。

本次大会着眼于目前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与会院士团队和近20名业内优秀的专家学者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个体化医学为主题,就肿瘤免疫治疗、肠道菌-宿主代谢作用、代谢免疫调控、药物微生物组学、基因甲基化筛查、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成果交流和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为实现个体化医学在我国的迅速推进,让人民最大限度地享受现代医学科技成果做出了不懈努力。会议得到新华社、央视网、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观察者网、凤凰卫视等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