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中大家都关注新医改,今年4月6日医改蓝图公布了近期5个重点工作,每个子项目都不是单一的,同时推进这五项工作,我们有多少资源?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解决基本医保的可及性问题?”
11月21~23日,记者在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系列会议上,多次听到与会专家谈及上述问题,以此提示与会药企在开展药物创新时应关注药物评价的新趋势。
“成本-产出”评估
21日,在中国药学大会开幕当日下午,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就指出,政府、产业、科研机构都应该积极合作和参与,创造各种条件,使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成为国家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价格机制形成以及招标选购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缩减成本与价格管制本身,而是旨在寻求科学方法以实现医药卫生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使用,达成公众和产业的共同利益。因此,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成本-产出”评估不仅要在产品间进行,也要探索更为广泛的跨路径、跨病种的横向分析。
作为参与其中的制药企业,应该在研发时期就具有药物经济学意识。因为目前在国家政策平台,将来或将建立专利药物和新药的上市前经济学评估、国家基本药物遴选的药物经济学评估、国家医保目录遴选的药物经济学指标以及国家发改委药品定价的药物经济学基础研究决策机制。
据悉,对于国家医保与药物政策制定,实际上有很多国家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的药物经济学分析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药物综合成本效益分析;二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三是从不同药物到不同路径,以及不同疾病之间的治疗分析。目标是实现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刘国恩认为,中国要建立药物经济学评价,尚需要三个产业的支持平台,即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数据信息网络平台、医保机构的医保支付数据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医药产业的研发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其中最后一个平台的建立还有赖于国内制药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的支持与推动。
引入国际经验
“Erre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后再评价后发现,Erresa对亚裔女性腺癌疗效显著,但对欧美人群疗效不佳。这就显示该药物的疗效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因此,有时可以将肿瘤分子标志和基因组学研究视为药物个性化治疗的依据。”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教授王睿也在大会上就药物再评价做了专题报告。
她指出,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许多药物反应,经临床试验证实,有50多种药物作用相关基因的序列变异能引起药物反应的改变。因此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新的市场机会。
王睿还表示,通过药品再评价,进而衡量成本和效价关系并制定最佳的医疗服务方案,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同为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专业委员会专家的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孙利华则在大会的专业分论坛上,对与会企业再次强调了增强药物经济学意识的必要性。
她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药品审评环节,药物经济学评价已经作为与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同等重要的药品上市标准。在药品报销环节,已经作为报销决策和纳入基本治疗计划的前提条件,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芬兰等国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同于纳入医保报销的强制要求。此外,在一些国家还将药物经济学引入了医生处方环节,作为开药决策。
据悉,在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共同倡议下,《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项目已经于去年7月启动,但药物经济学评价目前还未真正引入到医药研发、定价、报销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