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非洲“中国抗疟假药”真相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丁香园 发布时间:2009/12/18 9:14:34

刚爆发的“中国抗疟假药害死非洲人命”风波,不但让有中国“国宝”之誉的青蒿素复方被蒙上一层阴霾,还潜伏着中国品牌将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去年11月底开始,肯尼亚、喀麦隆、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相继传出两种中国青蒿素类抗疟药:重庆华立的科泰新、科泰复疗效有问题、并造成多例患者死亡的消息。

“中国抗疟假药害死非洲人命”的爆炸性新闻经BBC、RFI和法新社和《喀麦隆论坛报》、《肯尼亚民族日报》等当地媒体反复报道,在非洲和国际医药界引起轩然大波。

青蒿素复方是中国无可比拟的抗疟独门绝技,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出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疟原虫和高烧的青蒿素,80年代初,研制出以青蒿素为原料的抗疟成药,2001年获世界卫生组织(WHO)“治疗疟疾最有前途的药物”认可,2004年被WHO裁定为替代老一代抗疟药物的最佳候选药,一时间中国青蒿素甚至被某些国内人士誉为“国宝”。

2004年,有18个国家把复方青蒿素作为抗疟首选用药,同年世卫组织正式宣布将每年拨出2亿美元资助疟疾重灾区政府专款采购青蒿素药品。目前以青蒿素为原料的抗疟药物已行销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抗疟药物主力产品,把青蒿素复方抗疟药称为“神药”、国宝,是毫不夸张的。

而疟疾是黑非洲最可怕的威胁之一,据世卫组织《年度卫生报告》统计,2002年全球患疟疾总人数为5.15亿,其中非洲占60%以上。疟疾在非洲每年造成近120万人死亡,占全球疟疾死亡人数80%以上。疟疾防治占去非洲国家40%以上的公共卫生开支,每年造成100~120亿美元的GDP损失。

      
“中国抗疟假药”风波后,大陆部分报刊经对当地市场和对国内几家生产青蒿素类抗疟药企业的采访,指出假药实际上是从尼日利亚流出,并非华立原厂产品。

不过,该报道并未指出这些“假药”究竟是从何而来,不能彻底化解人们对“中国假药”的疑窦,无法从中厘清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更未通过这一风波发掘中国抗疟药物面临的危机。

正牌“中国神药”多非中国品牌

青蒿素复方抗疟药疗效毋庸置疑。据WHO在2006年最新统计,使用他们推荐的青蒿素复方联合疗程(ACTs)治疗疟疾,有效率高达95%,笔者2003年底曾在贝宁患严重疟疾,被当地医院误诊导致病情恶化,经当地中国医疗队用ACTs方法治疗3天即痊愈。

目前青蒿素原料几乎完全来自中国,其中重庆华立的酉阳基地产量占世界总量80%,质量也为世界第一,非洲市场上的所有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确几乎都和中国有关。

但与其它医药产品不同,抗疟药在非洲的市场推广系由WHO统一进行国际采购,并向各国提供,药品必须获得进口国政府和WHO双重认证。

中国的几大青蒿素类药物生产厂商,如重庆华立、上海复星、桂林南药等,由于不熟悉国际采购流程,竟然至今无一具备该类药物联合国、WHO和欧盟等组织预供应商资格,故只能与瑞士诺华、法国赛诺非两大预供应商合作,由中国企业提供青蒿素原料,两家外国厂商生产成药并销往非洲各国。

其中,瑞士诺华从华立、昆药收购量约占全国总产量60%,法国赛诺非从桂林南药、上海复星收购量约占30%,合计竟超过90%。据医药业内统计,青蒿素原料和成药销售利润比约为1∶20。

具讽刺意味的是,诺华和赛诺非并无研制青蒿素复方能力,他们目前所销售的“蒿甲醚A+B”和“青蒿琥酯”分别系华立和复星两家国内公司主动提供专利,以换取对方对自己生产原料的优先采购权。事实上,由于该原料几乎完全产自中国,即使不送上这份大礼,国外企业本也别无选择。

如今“蒿甲醚A+B”和“青蒿琥酯”是非洲16个国家的政府指定抗疟专用药,但不论从公司广告还是药品包装说明,均很难看出这两种药跟中国的渊源,诺华甚至在自己投放西非的宣传材料中直截了当地声称,“蒿甲醚A+B”为该公司老产品“氯喹”的新一代自主品牌,尽管它们至今仍享用着中国的独家专利。

由于主流销售渠道被买去中国知识产权、用着中国医药原料的西方厂商所垄断,结果在非洲当地造成“正牌青蒿素制剂都是外国货,而非正牌的反倒都是中国货”的古怪现象,不但给某些竞争对手提供了攻击口实,也从根本上严重损害了中国医药、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在当地的形象。

西方垄断高价促成发达黑市

既然正规渠道不可能见到国产青蒿素类药,那么那些科泰新、科泰复,以及致人于死地的假抗疟药,又是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除了WHO的统购统销,非洲各国药品市场还有五花八门的其它渠道。

中国政府领导人访问非洲时常带去一定数量的抗疟药物作为礼品,这些珍贵的礼物当然可以绕过各类门槛直接投入临床;中国在非洲30多个国家派驻了援非医疗队,它们几无例外带有青蒿素复方类药物,笔者在贝宁的救命药,正是陕西医生们带去的复星产蒿甲醚复方注射液。

此外,个别国内公司已在非洲一些国家建立分支,推销其自主开发的青蒿素成药,华立的科泰新、科泰复就是其中一例。但是,这些成药均未获正式认证,无法进入正规医药渠道,只能由医生和私立药房自主选择,并由患者在自愿原则下以“试用”名义选服。通过上述渠道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抗疟药,质量一般均有保证。

非洲国家普遍贫困,而正牌抗疟药物在西方巨头垄断下价格极高。如“青蒿琥酯”在西非国家马里每盒售价6500西非法郎(1美元=548.32西非法郎),每疗程至少一盒,一般要用两盒;“蒿甲醚A+B”每盒售价5000西非法郎,每疗程至少要用三盒,而当地一个外企雇员月薪也不过50000西非法郎左右。

正因如此,药品黑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行其道,药贩子们往往三五成群,向囊中羞涩的当地人兜售从壮阳药直到各种特效针剂在内的各类医药制品,他们中有当地人,有印度人后裔,也有许多中国人,他们并不采用复杂的进口程序,而是或单人、或合伙乘坐票价低、行李限制少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班机往来亚非间,将成包药品直接携带入境。药品来源国主要是中国,少数来自印度,共同特点就是便宜。

他们几无医药知识和背景,许多人也并无特殊进货渠道,往往直接在国内药厂、药品销售部甚至回收药市场进货,显然,这些药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尽管他们主观上未必想卖假药害人。

这些药一般比同类“正规”药便宜3/4,而且可以零卖,甚至半片也照卖不误(虽然这很不卫生),因此抢走了正规药店许多生意,虽然政府多方整治打击,但由于市场本身的需求,始终无法根绝。

不难看出,“中国抗疟假药”便是从这些药品黑市中流出并危害当地人身体的。这些药有的青蒿素含量偏低或干脆无含量,属不折不扣的假药;有些其实并非假药,而是国内一些小药厂生产的“青蒿素单剂”抗疟药,单剂成本比复方药低很多,但极易产生抗药性导致药品失效,今年1月19日WHO曾专门发文,要求制药公司中止这类单剂青蒿素药物上市。

至于国内报道中说尼日利亚当地假药厂造假,可能性虽不能说没有,但不会占很大比例:由于一些非洲国家劳动效率和行政效率极为低下,在当地开设药厂,劳动力虽便宜,但所产成药的成本甚至远高于进口,由此可知,就地生产假药决不会比进口假药更上算。

被人暗算,中国医药界无辜有责

从国内报道看,这次“青蒿素假药事件”,科泰新、科泰复两品牌的确是无辜的,致人死命的假药并非出于它们门下。

但“中国抗疟假药”风波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和预供应商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非的盘算不无关系。这两家国际知名医药集团在获得青蒿素复方药的垄断经营权后,并未着力推广这种新药,而把营销力度投放在倾销其面临淘汰的老药:氯喹和SP上,因为这两种药拥有大批库存,并面临失效报废的危险。

如果青蒿素复方药的非洲销售渠道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将给这两家西方药业巨头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它们巧妙采用了类似P&G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收购地方品牌然后束之高阁的办法,将青蒿素收过去,供起来,以消除自己的市场威胁。

对中国药厂来说,更大的危机在于,青蒿素复方专利权即将到期,届时已经控制销售渠道的它们,更可顺理成章地将这一中国人付出30年心血的“国宝”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当然,和其它西方产品在非洲的遭遇一样,由于价格落差太大,中国货的活力,远非封锁住几个大型企业就能解决问题的。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并不忌讳和那些来路不正的药贩子们打交道,至于假药渠道,就更非西方药业巨头常规手段所能杜绝。

“青蒿素假药事件”无意中帮了西方巨头的大忙,中国青蒿素名声被搞臭,令非洲政府和民众望而生畏。而这次“假药事件”曝光正巧发生在西非各国纷纷展开反疟疾大行动、新一轮国家拨款和药品采购即将展开的当口。

但中国药品固然无辜,中国医药企业在这次事件中却并非无责。

青蒿素复方抗疟药是中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最璀璨的成果,是集中举国之力获得的重大独创性研究成果,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并拥有从原料到技术上全盘垄断,但有关企业抱着金碗要饭吃,竟将该成果的产品、品牌和市场主动权全盘拱手让人,自己自主开发的东西反倒要通过非正常渠道向外销售,如今在非洲市场的被动,完全是当初决策失误的后果。

胡温出访为中国神药拓展市场

“中国抗疟假药”不过是中国医药界问题的冰山一角。虽然致人死命的科泰新、科泰复仿冒产品并非重庆华立生产,但中国青蒿素在非洲市场前途之关键仍在企业自身。

虽然如华立等一些企业已开始重视自主成药品牌的开发和推广,并在当地设点自主销售。但它们至今无勇气走向国际采购主流市场,无勇气剪断与两家外企的脐带,至今中国几家药厂所开发的青蒿素复方类新药,竟无一种通过WHO认证。

复星、南药、华立老总分别在公司网站、上市公司年报等正规场合宣称“已获得WHO认证”,但那实际上仅是青蒿素原料的认证而已。面对严峻局面,国内几家相关企业仍在文过饰非。

近两年来,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领导人对非洲的访问中,都特别提到对非洲抗疟药物援助,且已开始付诸实施,从政府一级打开青蒿素成药的非洲之门,将是扭转当前国产青蒿素成药在当地颓势的一步妙棋。

事实上,“假药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机构和企业大做文章,并怂恿某些非洲国家拒绝接受中国抗疟药物,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最高层领导这招妙棋的确抓住了要害。

由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传统良好关系,更由于当地的经济现状,“假药事件”很难在账面上对中国几家青蒿素成药生产厂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中国厂家大可继续短视而不必担心迫近的危机,甚至连假药贩子们的生意也不会受太多影响,但中国企业在步出国门的同时,如果仍醉心于充当外国企业的低端伙伴,并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掉以轻心,“青蒿素”在非洲的荒唐一幕,仍会在各地反复上演。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