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两院士荣获“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特殊贡献奖”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5/24 0:00:00

  2013年5月19日,在第四届国际药物代谢学会/中国药代专业委员会(ISSX/CSSX)学术会议上,国际药物代谢学会主席Bill Smith博士颁发了“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特殊贡献奖”,授予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刘昌孝院士,以表彰他们在药物代谢领域的突出贡献。

授予周宏灏院士“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特殊贡献奖”

  周宏灏院士是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美国默沙东(Merck)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评委(共6位评委)、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分会创始成员,国际药理学联合会药物代谢学会委员。

授予刘昌孝院士“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特殊贡献奖”

  刘昌孝院士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药代与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药物代谢学会常务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及GL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196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药物动力学实验。1999年获世界医学金象奖,2000年获德国医学研究成就奖

中南大学 周宏灏院士

  大会上,周宏灏院士作了《Translating PGt/PGx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China》(我国PGt/PGx的个性化用药发展与现状)的报告。

  个体化医学与个体化治疗

  周宏灏院士1959年就在研究基因变异与药物反应,主要集中在DME、转运蛋白和药物靶点。1997年开始研究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包括所有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他介绍说,个体化医学是崭新的理念,根据个体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的基因变异而施行的早期预警、预防和一旦发病后根据药物相关基因的变异实行个体化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则根据每个病人的遗传结构实行分子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优化治疗方案,是个体化医学的先行领域。

  他研究提出了药物代谢和反应上的种族差异性,DME多态性的表现,DME、转运蛋白、受体多形态的基因研究,开发了第一张针对具体疾病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发现和证实了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基因剂量效应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为个体化用药找到了基本规律。

  个体化治疗与研究中心

  综合中南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技术力量创立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开拓PGx/PGt个性化治疗,使用最先进的研究设备测试患者的基因型,以确定哪些药物可有效对抗性,需要什么剂量,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未来目标

  未来研究的目标,把药物基因组学的知识的普及和应用纳入公众健康决策过程,扩展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运用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为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地区性基础设施和平台。涉及104 个国家, 覆盖78% 世界人口。

天津中医药大学 刘昌孝院士

  刘昌孝院士作了《DMPK:My Life》(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我的生命)的报告,回顾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

  《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

  1980年刘昌孝院士出版了在“文革”期间完成的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提起这本书还有一段难忘的历史。1973-1974年刘昌孝院士在湖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住在牛棚里,与水牛同处一间,为防蚊蝇,躲在蚊帐里看资料,点煤油灯写书稿,才完成了初稿。1978年一次在长沙——邵阳的火车上,遇到了出版社的编辑,同意为他出版,经过两年的审定和校对,在1980年正式出版这本专著。

  应用计算机研究药代动力学

  1983年开始应用计算机研究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的、准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研究中提出模型优化、数据批处理的重达原则。后来将该程序定名为3P87,后来经过改进定名为3P97,目前已经遍及国内数百单位在应用,被发表在国内外的4500多篇论文引用或采用,被数以千计的申报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

  中药药代动力学-君臣佐使思想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无论是复方还是单方,其药效都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等原则是中医用药的精髓。因而整体观思想是中草药药理研究的一大特点,也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和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不仅是控制药物质量研究的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关键之一。

  中药药代学面临的挑战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基础理论与传统医学的相关性;二是研究方法的难度,研究目标物的微量性和质量的可控性;三是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要求我国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较高水平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建立化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的三维研究体系,实现认识中药作用的整体观念,又能为现代科学阐明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